13627880554
新闻动态
News
机构动态
首页 > 机构动态 > 正文内容

广西零距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019年工作报告

阅读次数:3691 作者:  来源:广西零距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发布日期:2020-06-20

广西零距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2019年工作报告

 

2019年广西零距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零距离机构”)开展的公益活动和非营利活动的明细情况如下:
    一是承接了多个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项目,直接增强了零距离机构的实力,初期去年继续延期的南宁市青秀区中山街道七星社区服务项目、江南区江南街道二桥西社区志愿服务记录制度项目、江南区江南街道二桥西社区网格管理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百色市右江区东合社区“三社”联动服务项目、百色市救助管理站外展救助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社会工作介入民政信访服务项目、柳州市社会组织开展社区戒毒康复服务项目外,还通过单一来源采购和竟争性谈判等的多种方式,顺利承接到了南宁市妇联实施政府购买“妇女之家”项目、广西田林2019年“三区”计划服务项目、广西西林县八达镇那卡村2019-2020年度“三区”计划服务项目、广西西林县八达镇旺子村2019-2020年度“三区”计划服务项目、广西西林县八达镇周帮村2019-2020年度“三区”计划服务项目、广西西林县八达镇那哈村2019-2020年度“三区”计划服务项目、青秀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兴宁区兴桂社区惠民资金购买社会组织社区服务活动、2019年10月-2020年9月南宁市MSM人群干预工作服务、江南街道2019年度二桥西社区群防群治项目。服务对象涵盖流浪乞讨人员、乡村三留守老人、儿童和妇女、城市流动儿童、城市社区儿童妇女、民政信访人员、社会边缘群体特殊人员、社区网格治理等社区综合事务类等多种群体,社工也用学到的服务方法和技巧,立足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个别化和同质类的进行分类服务,关注政府兜底对象、扶持对象和其他有困境需求人群,扎实活动在大街小巷和田间地头,提供了心理疏导、矛盾调处、关系调适、困难救助、资源链接等对口服务,为他们增添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广西本土化社会工作服务经验,还有效弥补和满足了政府在相关服务领域的需求,真正为贯彻落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充分发挥了社会工作者在现代社会福利性服务的优势作用。

二是大力营造社会工作服务氛围,广泛宣传社会工作服务知识,提高普通群众、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和其他组织等人员的社会工作认可度和支持度,零距离机构除了注重在服务活动中广泛派发社会工作宣传单页(册)、专题海报等媒介之外,还利用自身属性,与时俱进的开创了零距离机构的0Q、微信、微博和网站,及时将服务活动中各阶段、各时期、各项目点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更新和信息发布,还积极利用社工宣传日等特殊节日,向社区居民、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等进行集中式宣传普及,极大地增强了零距离机构在区内各类群体间的专业影响力,让更多地人员更直观的认识、了解和参与零距离机构及其组织开展的服务。

2019年实施较好的田林县“三区”计划服务项目,产出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服务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简介

项目由广西田林县民政局在2019年3月主体购买,主要面向那帮村、示甫村、大保村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三留守人员及其他有需求的村民等对象,重点关注政府兜底对象、特困及困难困境人群,针对产生的文娱康乐、身心健康、情感支持、情绪疏导、困难救助帮扶、关系调适和促进、知识宣教、专题社区教育等系列问题需求或困惑困境,以及本着培育本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宗旨,项目社工运用农村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服务方法,组织开展探访疏导、短期个案帮扶、团体互动和社区主题活动、政策倡导和宣传等主要服务,满足各种服务对象的多样化需求,在现实条件和范围内达到一定的服务效果,尝试在本土农村地区建立具备一定基础的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框架与模式。

(二)试点村概况

三个村基本呈现品字型分布,直线距离较远,那帮村地处田林县西部位于潞城瑶族乡(镇)西北部,离县城大约38公里,全村总面积61035亩,全村有8个自然屯8个村民小组327户1344人。全村有党支部1个,正式党员28人、预备党员1人,有村“两委”干部7人。示甫村地处田林县西部,位于旧州乡(镇)西部,离县城大约84公里,全村总面积18510亩,全村有两个自然屯十二个村民小组280户1265人。全村有党支部1个,正式党员40人,预备党员1人,有村“两委”干部7人。大保村地处田林东北部,位于浪平镇西部,离县城大约105公里,全村总面积55320亩,有11个村民小组319户1296人。有党支部1个,正式党员37人,预备党员1人,有村“两委”干部7人。

二、 项目目标

1.总目标:建构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为核心的农村留守人员服务新模式,解决服务对象实际困难,提升服务对象能力,让他们有更好的适应能力、更佳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2.过程目标:

任务指标(1年)

1、受援单位:田林县(三个村);

2、服务对象: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妇女和特殊困难人群;

3、配备专职人员数:

配备服务人员不少于1人,其中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资质的人员(取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或具备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具有1年以上本土社工服务经验) 1-3人;

4、主要服务内容: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同时为这些困难地区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1)开展短期个案疏导、帮扶、咨询或困难救助等3个;

(2)开展包含营养搭配、卫生护理、疾病防控、急救措施、安全防护等内容的视频、信息共享和交流等活动至少1次;

(3)开展家庭运动会/亲子运动会1次;

(4)开展儿童规范普通话的基础训练营活动1次;

(5)开展爱国主义、国学、感恩等志愿宣传活动1次;

(6)开展志愿服务主题的健康讲座(咨询)、急救防护/义诊筛查(涵盖儿童、老人和妇女群体)等;

(7)开展季度生日会、兴趣小组(如歌唱、手工)或比赛等至少3次;

(8)开展家庭成长创先争优活动(按需);

(9)开展困难帮扶,技能培训等各类公益服务;同时协助县民政局、村委等开展扶贫工作,如贫困建卡等。

(10)开展农村妇女政策宣传活动至少1次。

三、项目实施情况

1.建立项目服务团队,优化人员配置

项目2019年3月启动至今,人员选派主要着眼于百色本土人员招募培养,在与田林县民政局的多次协调沟通后,确定可派驻至民政局办公室;专职服务人员由最初的宋景坤(男,田林本地人,其他专业的专科学历),到黄远江(男,乐业县人,社工本科毕业)、朱意竹(女,田林县人,社工大专毕业),再到后来的罗文海(男,田阳县人,社工本科毕业且持有助理社工师证)、何慧晨(女,汪甸乡人,药学专业专科毕业),兼职人员为凌必秀(女,防城港市,社工本科毕业且持有助理社工师证)、罗捷(女,田阳县人,社工本科毕业)、张探星(男,百色定居,持有助理社工师证),兼职人员职责为协助开展项目服务和行政事务等,包括材料归档、社工人员“同伴”教员宣教与指导、后勤保障等具体工作;及管理人员隆重池(男,社工本科毕业且持有助理社工师证)、张师星(男,社工本科毕业且持有中级社工师证),管理人员为监控和督查项目实施进度及成效、项目利益方沟通协调和具体服务行动指导等;配备督导人员李东琳(男,社工相关本科毕业且持有中级社工师证,长期驻点在农村开展社工服务),在专业服务技巧和实施上提供定期辅导和指导等。虽然专职人员由于考取编制、个人及家庭原因等出现短期变动,除了第一个专职人员的服务期较短(仅为一个月),其他均能在3个月及以上,服务周期平均值在5个月,均在可控范围内,接受到外部督导和机构内部指导管理等(包括网络、电话、邮件、现场等)学习、其他专业分享或相关培训(包括到百色市、南宁市等参加培训)等时长每人每月为10小时及以上,确保执行人员在个人素养和专业基础水平上达到一个较为恒定的平均值,同时也借着人员调配的时机达到项目人员队伍优化和助推的效果,以便更好地去执行项目。

2.完善基础服务条件,完成前期工作

2019年3月,项目管理人员先后到田林县民政局,与负责相关业务主任、局领导等展开项目落实座谈,沟通协调项目实施场地设备、交通、各村对接等具体事宜,并确定了由机构通过社会招聘安排1名专职人员派驻到民政局三楼办公室,配备办公桌椅等,兼顾协助低保等民政行政工作,同时明确下村服务的交通问题,以租赁推介的本地社会车辆和司机的方式进行每月定期入村;在4月,在乡镇民政办负责人代理带领下,由隆重池带队,组成由黄远江、罗捷和1名社工实习生的对接团队,到那帮村、示甫村(大保村因较为偏远,于次月进驻)开展为期2天的项目走访对接、座谈和挂牌、服务落实、宣传阵地建设等,介绍项目主体情况、社工概念、社工服务的基本流程和一般做法等内容后展开讨论,村委领导举例阐述了本村关于一些残疾或特困户家庭的典型问题,与对接组交流解决途径,同时落实项目实施细则,与两个驻村第一书记、村主任等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初步登记为项目联系人和潜在志愿者发展力量,达成今后在服务实施中村委会派工作人员全程参与、学习和协助,并在三个村成功挂牌和展开初步的留守人员村民随机访谈,确定了项目可用的宣传栏区域和服务活动实施所需的场所和设备物品、村民召集方式等,也对两个村留守人员的总体情况,包括身心社、家庭和学习等状态,及主要需求、困难困境等状况展开大致访谈了解,收集到相关的服务信息,对村委人员访谈和附近村民的随机访谈人次为5人次;完成对接等工作后,项目服务团队进行服务行动的计划与统筹安排,得出服务计划书、信息过程记录、归档套表和项目管理制度、宣传品制作等;同时三个村每村顺利招募到各5名本村志愿者,愿意参与和协助服务活动。

3.扎实开展专业服务,产出大于或等于投入

在田林县民政局和三个村委的有力支持和指导下,项目服务团队按照“地区发展模式”等理论要求,积极整合田林县现有条件和优势资源,按照年度计划扎实进行各项任务指标,现将总体情况归结如下:

1)协助民政局工作。每周协助工作时长达到22.5小时及以上,每周完成民政事务超过100件次,类型包括行政座谈汇报(每周定期)、低保材料汇编和整理、扶贫工作走访和资料整合、参加民政会议或学习及其他各类行政工作等,同时总体完成12篇各类民政调研调查和业务文章或行政通稿、部门总结材料、学术论文等,留守老人论文、困境儿童服务约稿、基层反映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面临困难约稿、关于残疾人群体脱贫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约稿、受疫情影响调研分析清明祭扫存在问题的苗头动向、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约稿等。

2)推动宣传建设和建立汇报机制。项目实施一年来,发放宣传单张/册、宣传袋超过1000人次,张贴宣传海报等超过10幅;项目团队共完成工作简报11期,每期涉及服务活动、学习培训等各类内容,每次均按时提交至局领导(局长和分管副局长)、低保办主任和各村委进行查阅,社工定期跟局领导、村委工作人员进行实时动态汇报和宣传社工知识,每月每人交流沟通量平均为5次,最大程度地确保民政局相关工作领导了解项目实施概况;同时每月在开展服务活动完毕后,均在机构微信公众号、网站上进行当月活动简讯发布至少1篇,浏览量平均在30人次以上,并在《广西民政》、《右江日报》等刊物报纸上得到发表两篇相关服务文章《以广西田林县“三区”计划项目示甫村为例的“不忘初心、服务田林”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典型案例》和主题社区活动报道,完成1篇1.7万字与项目服务直接相关的论文《以广西田林县为例的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对项目产生较大正向影响。

3)专业服务指标完成检视:

序号

时间

名称

地点

参与人数

间接受益

1

2019.4.18

田林县2019年“三区”计划服务项目宣传活动、入户探访

示甫村

200+5户

205人次

2

2019.4.18

田林县2019年“三区”计划服务项目宣传活动、入户探访

那帮村

200+5户

205人次

3

2019.5.16

大保村入户探访活动

大保村

10

20人次

4

2019.5.15

“母爱暖生辉”母亲节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入户探访

示甫村

30+5户

65人次

5

2019.5.16

大保村入户探访

大保村

10

10人次

6

2019.6.1

“成长爱相伴”六一儿童节亲子喜乐会

那帮村

30

60人次

7

2019.6.1

示甫村六一儿童节活动

示甫村

30

60人次

8

2019.6.2

“亲子同乐,相约六一”亲子互动活动、入户探访

大保村

20+3

46人次

9

2019.6.30

大保村防溺水安全知识宣讲活动、入户探访

大保村

20+3户

46人次

10

2019.7.1

那帮村防溺水安全知识宣教、入户探访

那帮村

50+3户

53人次

11

2019.7.22

示甫村长者生日会、入户探访

示甫村

150+3户

303人次

12

2019.7.22

那帮村健康知识宣教活动

那帮村

50

100人次

13

2019.7.23

大保村长者歌唱比赛活动

大保村

23

30人次

14

2019.8.7

示甫村亲子运动会、入户探访

示甫村

30+3户

63人次

15

2019.8.7

那帮村农村政策宣传活动、入户探访

那帮村

20+3户

43人次

16

2019.8.8

大保村暑期健康知识宣教活动、入户探访

大保村

20+3户

43人次

17

2019.8.26

示甫村“好家风”宣传征集活动和入户探访

示甫村

50+5户

55人次

18

2019.8.26

那帮村长者季度生日会活动

那帮村

30

50人次

19

2019.8.27

大保村老年人棋牌比赛活动

大保村

20

40人次

20

2019.9.7

那帮村中秋节慰问活动

那帮村

10户

10人次

21

2019.9.7

示甫村中秋节慰问活动

示甫村

10户

10人次

22

2019.9.8

大保村中秋节慰问活动

大保村

10户

10人次

23

2019.10.19

那帮村爱国主题互动活动和入户探访

那帮村

20+2户

42人次

24

2019.10.20

大保村疾病防控与卫生护理与入户探访

大保村

20+3户

43人次

25

2019.10.23

示甫村“爱国爱家”主题互动活动

示甫村

20

40人次

26

2019.11.23

开展入户孤寡或留守老人和残疾人探访和疏导介入服务

那帮村

10户

10人次

27

2019.11.23

留守家庭关系互动活动

示甫村

20

40人次

28

2019.11.24

留守人员趣味比赛活动

大保村

23

30人次

29

2019.12.22

留守人员家庭感恩互动活动

那帮村

20

40人次

30

2019.12.22

开展贫困户冬至专项探访

示甫村

10

10人次

31

2019.12.23

开展贫困户冬至专项探访

大保村

10

10人次

32

2020.1.18

那帮村“冬日温情、社工相伴”专项系列留守人员探访活动

那帮村

5

5人次

33

2020.1.18

示甫村“冬日温情、社工相伴”专项系列留守人员探访活动

示甫村

5

5人次

34

2020.1.19

大保村“冬日温情、社工相伴”专项系列留守人员探访活动

大保村

5

5人次

35

2020.3.28

“守护留守家庭,托起健康希望”防疫暨社会工作主题宣传、入户探访

那帮村

50+4户

104人次

36

2020.3.28

“守护留守家庭,托起健康希望”防疫暨社会工作主题宣传、入户探访

示甫村

50+4户

104人次

37

2020.3.29

“守护留守家庭,托起健康希望”防疫暨社会工作主题宣传、入户探访

大保村

50+4户

104人次

38

2020.4.25

那帮村开展留守人员入户探访、复学趣味活动

那帮村

50

100人次

39

2020.4.25

示甫村开展留守人员入户探访、复学趣味活动

示甫村

50

100人次

40

2019.4-至今

那帮村、示甫村、大保村每个村培育志愿者5人,协助服务

三个村

15

30人次

四、优秀案例

在项目服务推进过程中,开展活动行动建立在服务对象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如在开展社区活动可以针对“三留守人员”存在问题,进一步加强对三留守人员的关爱帮扶,确保留守老人安享晚年、留守妇女安居乐业、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增进邻里之间感情,社工在开展活动前都是精心设置,每场活动都取得显著效果;个案服务则注重个人需求,解决问题、挖掘潜能,提高个人人格发展。例如:

1.个案对象班某:班某天生双脚畸形残疾,依靠双手支撑辅助行走,除此之外身体素质尚好,无吃药负担、无专家来看望,生活上一些事情有母亲来帮忙护理。班某从小梦想能站起来,像正常人一样站起来行走,当地扶贫干部为他建立残疾人档案,发放的补助资金攒来积极地治病,尽管身体不便,但班某经常外出看病,2014年还飞往北京找专家看病,但专家说没有办法治好他病后,心里深受打击,对今后生活没有希望,产生自暴自弃的消极情绪,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说话很少,不愿与人交往。社工开展下乡专项慰问探访时,对案主家进行走访,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到案主遭遇的身心困境,决定以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在服务前期通过爱心关怀、接纳、尊重、同理心等专业技巧配合节日发放慰问品等方式与案主拉近距离,建立起信任关系;通过与案主及其家人直接展开正式访谈,倾听需求、表达关怀,同时引导和鼓励案主及其家人讲述由此显性和隐性需求信息,运用ABC情绪疗法和优势视角理论,帮助案主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和能力,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疏导案主的不良情绪;鼓励案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多展现自己特长或成果,提供与邻里多交流平台,增强与他人的联系,改善人际交往关系。在服务前期,社工与案主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对案主整体情况做到充分了解,建立较好的关系。在服务中期,社工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引导案主发掘自身的朋辈优势,学会扩建自己的人际关系,重新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其自信心,成功链接资源,除了克服内心恐惧,主动增强与邻里关系交往外,在社工引导支持下,案主学会通过网络通讯开展社交行为,结交同好,社工通过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吸引案主参与,增加社会活动参与程度,帮助案主减缓心理压力,总体上拓宽自己的社会交往范畴。其次案主注重提升自我能力,培养良好的人生观,通过社工优势视角理论分析和挖掘自身优势,树立起积极、正向的自我评价,服务后期对社工表示自己会按照社工所建议的,坚持康复和扩大活动,克服困难,也会展开相应的工作技能上的训练。随着社工对案主的多次介入辅导,改变的不仅是案主自身的状况,从消极的生活态度向积极自我提升转变,同时其家人心态也正逐渐产生一些认知改变,逐渐放下过去对案主的担忧、偏见等纠结的问题,更加接纳和包容案主的存在,留意案主对家人的情感需要,及时回应案主的感情,在社工介入后家庭氛围也越来越和谐。

2. 示甫村扶贫事例:在示甫村,目前仍属于贫困建档立卡的困难户并且已组织参与到项目服务活动的,60岁以上老年人共有4人,63岁的何某,家庭有5口人;64岁的岑某,家庭人口2人;66岁的韦某,家庭人口6人;68岁黄某,家庭3人,据了解有低保和养老金,年老体弱,家庭经济困难交通不便,家中无产业和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日常生活几乎不出远门,与外界交流沟通少,生活孤寂无人陪伴陪伴。青壮年的有4人,49岁的黄某,家庭5人,建档立卡的低保户,无固定工作和稳定经济收入来源,在附近做些临工,子女上学经济负担重,生活条件差,家具陈旧,家庭的交通和子女上学经济比较担忧;46岁的黄某,家庭人口4人,39岁的韦某,家庭人口7人,40岁的王某,家庭人口5人。

零距离社工服务团队先后驻村开展项目宣传活动、母亲节感恩教育活动、儿童节主题活动之规范普通话的基础训练营朗诵、安全宣教和入户探访等系列专业服务,积极鼓励、引导和培育本村社工服务的潜在培养对象,如村委第一书记、村民骨干和潜在志愿者等,社工在服务活动中较好地充当了策划者、组织者、教育者、引导者等多个优势角色,同时在组织、策划和具体开展服务活动过程中,对村委、热心村民或潜在志愿者等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实现人力物力的良性统筹,在活动中对参与村民的行为进行引导,注重对所有参与者的宣教、精神或心理内部建设和推动、思想意识和行为上的正向影响等,让村民融入服务活动,参与互动,了解社工服务,主动接受社工服务熏陶,慢慢形成助人自助认识和能力,最终实现目标。

通过多次入户探访和个别化介入服务,不仅深入了解贫困对象的身体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对他们进行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了解生活困难和需求,更能发挥专业优势,链接社会爱心资源,联动各方关注和协助开展帮扶,帮助服务对象特别是存在困难或困境需求的村民等逐步建立或重构起符合自身与家庭发展实际的内部沟通互动模式和外部社会支持网络,并发动本土潜在村民骨干的志愿者协同帮扶,互帮互助,挖掘他们潜能,发挥自身优势,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对政策覆盖度的监督,促使各种福利的保障和落实。通过组织开展相关主题服务活动,带动所有服务对象有效参与,加强各种知识宣教、引导和影响,间接辅助他们提供适应多种生活和发展环境的自主能力,扩大在村里的社会关系网络,在具有专业导向的互动环节中主动参与、积极发挥作用、提高自我成长和发展自信心,挖掘自身价值和潜力,得到邻里的认可,实现增能增权,辅助实现能较为主动地参与村里公共事务和决策,维护自身利益。

五、项目实施成效

1.对于服务对象本身及其家庭而言,接受社工提供持续服务的服务对象,其综合化增能效果初显

留守人员作为农村中较为突出的群体之一,项目主要了解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情况,评估其所在微观、中观、宏观生态系统中可挖掘到的有利资源,切实增加服务受益数量和受益面,从而评估服务对象的个别化需求并提供相应的社工服务。积极探索建立家庭为基础、村委为平台、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三留守人员扶弱解困服务体系。以家庭为基础,即进一步强化认识,提高他们的意识、技能,以个案服务为切入点,针对其整个家庭在情绪疏导、家庭氛围构建、资源链接等方面进行跟踪服务。以村委为平台,即通过社工服务中心,对服务对象在生活、社交等方面进行良性互动。以机构为支撑,即建立服务信息平台,链接各类信息,形成联动服务。

2.项目为探索广西农村留守人员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奠定基础

本着“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边总结”的工作思路,旨在做好农村留守人员服务领域的探索与示范作用。项目点无论是工作方向还是服务概况,都有较为清晰的主体方向,与辖区内服务对象、相关村的村委及村民等直接或间接地项目利益相关方建立起较为稳固的专业信任关系,并从长期的探访、个案介入和社区活动等连续服务中掌握到对应的服务工作方法,比如在哪个村面对哪类服务对象群体,该采取哪种类型的介入手段,可以说,社工已经充分融入本土资源和环境,并从中发掘服务潜在对象和推进社工服务精细化的具体工作,也已逐步摸索出社会工作介入服务模式,并且将于今年继续完善发展。

3.基本营造建模清晰的本土化专业服氛围

社工服务理念便是“用生命影响生命”和助人自助,项目社工通过努力,不仅在本土刷脸成功,更是结合日常开展的探访、个案、社区活动和团体互动等专业活动,重点对村委骨干、热心村民、服务对象家属和其他朋辈群体等展开潜移默化地服务价值传递和观摩等,例如探访过程中怎么提问、社区活动里要怎么设计、组织,社工都具有针对性进行现场的传帮带,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截止到目前,这些受惠对象都能基本认识社工、知道基本服务思路和方法、掌握一些探访关键点等,从而有助于营造较为清晰的本土化服务建模。

六、专业反思

1年的服务中,社工通过动态走访,收集留守人员精准信息,在开展常态服务的同时能精确的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帮扶计划。经过走访发现项目实施方案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但是整体上大同小异,处在合理范围内。社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变,结合实际开展活动,结合服务对象的需求开展服务,在坚持专业伦理的基础上,坚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多、更好、更接地气的服务。在项目开展期间不仅是结合实际开展活动,更是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下尝试创新性拓展服务活动的宽度和深度,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语言和风俗习惯,社工需要认真了解才能开展活动,招募有本地志愿者能够让社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同时,志愿者能用方言与留守人员沟通交流,能够更好的阐述社工意思,更能体现社工服务细致化。

七、困难与建议

1.困难

1)服务点的距离问题成为制约服务常态化的关键。服务常态化,这就需要社工能更多地到大保村、示甫村、那帮村开展服务活动,而社工的办公地点在田林县民政局内,平常来往开展服务活动只能包车出行,因为三个村相距太远,社工来回一趟需要花费的时间和车费都比较大,制约了服务常态化的发展。

2)项目执行社工在此类群体服务的阅历不足,对总体实施的把控不够。在入驻田林项目后,零距离社工对服务对象需求的界定、把握和满足等方面常常因为专业素质和阅历不足,表现出现较大程度地迷茫和困惑,缺乏从项目宏观视角和群体差异特点去把控服务活动,影响专业服务的实施进度和实际效果的获得。

3)项目执行社工的综合服务水平和专业素质有待提升,成效提炼的水平有待提升。自项目实施到现在,由于各类不可控因素,出现项目人员调整变动频繁、长时间陷入行政事务等问题,同时对于专业服务手法的理解和使用不透彻,以至于在项目前期阶段内,服务开展不深入,很多仅仅局限在表面,整合与发掘有利资源的能力偏差,社工的专业困惑较多且密集,最终导致项目总体效果得不到体现,这使得项目难以提炼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成效。

2.建议

一是建议行业内定期开展“三区”计划项目服务技能培训。“三区”计划服务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广西多个地方已经推广多年,在服务“三区”计划项目上已经积累一定的服务经验,行业内可以开展全区“三区”计划项目社工的技能培训,让没有服务类似经验的社工或村工作人员能更快的学习到项目服务知识;帮助项目社工更好的厘清政府购买服务的意图和推进方向,增加社工机构和社工在保持专业服务效果的前提下更加明确融入行政需求等,以达到服务受益的更加扩大化。

二是建议项目购买方定期或不定期到相关服务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交流和座谈等,倾听收集县民政局、村委和服务对象对服务中的困难或困境、问题、意见或建议等第一手信息,并得出解决意见后监督执行,帮助项目实现更精细化的服务效果;同时积累本土“三区”计划项目服务经验对农村社会工作实务经验上的进一步促进和充实。